聯徵是什麼?評估借款人信用的重要依據

 

所謂的「聯徵」,就是記錄個人與金融機構間發生過的信用往來紀錄(揭露紀錄的保存年限詳請可參考金管會規定)。由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所彙整與蒐集,透過這些資料,建置全國信用資料庫,確保人們的信用交易與國內的金融制度能夠健全穩固。

 

聯徵紀錄什麼時候會用到?包含哪些內容?

 

一般來說,申辦信用卡、企業貸款、創業資金時,就會需要使用聯徵紀錄,讓銀行可以透過了解申辦者過去的金流狀況,判別其還款能力、信用程度等,用以決定借款的金額和利率,甚至是影響借款成功的關鍵因素。

 

透過詳細的信用資料,就可以評估個人或企業的信用情形,以下整理了聯徵紀錄中主要包含的5項內容,提供申請者參考:

 

1.借貸資料

 

包含借款額度、債務資訊、是否有延遲償還記錄等內容。

 

2.信用卡資料

 

包含持卡情形、帳款額度、帳款總餘額與待繳款金額。

 

3.聯徵查詢紀錄

 

包括當事人的查詢紀錄及被金融機構的查詢紀錄。

 

4.信用評分分數

 

信用分數會介於200到800之間,分數越高信用度越好。雖然坊間有「400分以下者即會被視為信用不良」的說法,但其實,每家發卡機構對申請人的信用評分標準皆不同,因此信用評分大多僅為參考,並非絕對的依據。

 

5.通報紀錄

 

如果曾被通報為可疑帳戶會註記於此。

 

銀行聯徵查詢次數過多?小心影響信用分數

 

申請聯徵的方式固然相當便利多元,但也需注意,申請貸款時應盡量避免多次查詢紀錄,因為若頻繁被銀行以「貸款」為由進行查詢,金融機構就會視申請者為對資金有急迫或異常需求的對象,進而容易被質疑還款能力或信用程度,最後將影響借款金額與利率。

 

一般而言,銀行聯徵紀錄建議不超過3次。然而之前查過的聯徵次數是否會累計而影響信用分數呢?根據現行制度,為避免借款人因短期內向多家金融機構比價而查詢聯徵多次,導致信用評分降低,聯徵中心會將最近1年內30天的新業務查詢皆視為同一筆信用需求,也就是不論查詢幾筆,都只會計算為1次查詢,超過30天後的新業務查詢,則計為另1次查詢。

arrow
arrow

    中信代書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